点出与众不同的精彩 多点触控技术原理揭秘
- +1 你赞过了
廉价的改良电阻式方案
过去的触控屏手机大多采用的是电阻式触控面板,这种面板的最大优势是成本低,所以受到很多厂商的青睐。但是受限于技术,要满足多点触控的操作需求,早期的电阻式面板已经无法胜任。面对来势迅猛的多点触控应用和其他技术的竞争,电阻式触控技术也不免要进行改良,这就是类比矩阵式触控(Analog Matrix Resistive)。
改良的电阻式触控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改用多线类比电阻式架构。以往的电阻式触控面板最多采用4线设计,而改良的电阻式触控面板则可以用4、5、7、8线等不同设计,来实现精密度不等的多点触控功能;另一种则是在电阻式触控面板中采用多功能控制IC,利用面板“分割”侦测的方式,进行多触点侦测。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采用改良的电阻式触控面板,已可做出22英寸的多点触控电阻式屏幕,这是利用分割面板的触控区块,将单一触控区以单一触点方式进行区隔,达到最大12点的多点应用。改良后的电阻式面板不但解决了多点触控问题,同时也让面板的寿命进一步提升。由于技术比较成熟,加之成本较低,目前很多厂商都推出了基于改良电阻式触控屏幕的产品,比如我们常见的GPS、PMP播放器等。
从设计原理来看,改良电阻式触控面板和过去的电阻式触控面板并没有实质的变化,比如表面采用ITO(氧化铟)薄膜,材料也是普通的电阻材料等等。因此,过去电阻式触控面板的可较好支持手写识别、屏幕不易受尘埃污染等优点得到了继承,而一些缺点也保留了下来,比如必须要有压感才能感应、面板透明度及耐用度降低等。更关键的是,当改良电阻式方案在多触点应用时,也会出现如触控侦测出现时间差、无法精确感应触点等技术问题。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