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上海同济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毕燕龙
- +1 你赞过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通信及互联网的发展,人类进入了“屏时代”,我们可以足不出户的工作、生活、娱乐,这一切都是通过互联网和计算机显示屏得以显示的。然而,科技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日益侵蚀着我们的健康。手机、显示器、平板电脑等屏产品所释放的高能短波蓝光,成为损害人眼健康的罪魁祸首,有关防蓝光、抗蓝光的话题一直是网上热议的焦点,近几年更是有不少厂商推出了抗蓝光、防蓝光产品。
那么,高能短波蓝光究竟会对人眼造成哪些危害?防蓝光眼镜等产品真的能对双眼起到保护作用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上海同济医院眼科,对主任医师毕燕龙进行了专访。尽管已经是中午休息时间,眼科诊室前依然守候了很多患者,这其中不乏很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记者:来就诊的年轻患者很多,这些人通常存在哪些眼部疾病?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毕燕龙医生 :“现在到眼科就诊的年轻人不少,患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多数都是长时间使用显示器、手机、平板电脑造成的视力下降、视觉疲劳和移位。主要是显示器、手机这些屏幕产品会释放出对人眼伤害较大的蓝光光线,这种蓝光主要指波长在380-450纳米的高能量可见光,医学上也早已将其定为对人眼伤害最大的可见光之一。之所以高能短波蓝光会对人眼造成伤害,主要因为不同频率的光对人体作用方式不同,人眼结构中晶状体受到红光及红外光影响较大,而视网膜易受到蓝、紫光伤害,高能短波蓝光最靠近紫外线,可以穿透晶状体到达视网膜,导致视网膜色素的上皮细胞衰亡。而上皮细胞的衰亡,会导致光敏感细胞缺少养分,从而引起视力损伤、视疲劳等症状。”
记者:您在就诊中接触过因为光线造成眼部损伤的患者吗?
毕燕龙医生:“在临床中我们也接触过因为光线造成眼部损伤的患者,比较常见的是长时间观看日食不采取防护措施而造成视锥细胞黄斑区损伤,这类患者通常集中在一个时段也比较极端。对于蓝光造成的眼部伤害目前在医学上还没有具体的活体案列,但在实验室文献报告中已经证实高能短波蓝光对视网膜损伤很大,这种损伤往往是因为长时间接触蓝光光源而导致的病变。”
此外,毕燕龙医生特别指出婴幼儿、青少年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更该加强对于高能短波蓝光的防护。他强调;“婴幼儿和青少年的眼部发育并不完善,晶状体更加透明因此对于蓝光的滤能作用不强,有害光线更容易透过视网膜到达眼底,造成损伤。另外,对本身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高血压眼底病变的人群来说,视网膜对光的抵抗及愈合能力很低,更容易受到光线辐射损伤。这些人群长期服用的控制血糖、血压的药物往往也含有光敏成分,视网膜则更容易吸收有害光线,造成更严重的损伤。”
记者:我们该如何减少蓝光对眼部的伤害呢?
毕燕龙医生:“从长远角度来说应注意眼睛休息,不要长时间让自己的眼睛对着电脑屏幕。每隔1-2小时停下来休息几分钟,做做眼保健操。加强户外运动,在高强光环境下最好佩戴太阳镜有效阻挡紫外线伤害。另外,多吃一些对眼睛有益的食物,比如多食用含有玉米黄质和叶黄素的蔬菜、水果。”
记者:您认为市场上的抗蓝光产品能否起到对抗高能短蓝光的作用?
毕燕龙医生:“对于长时间从事电脑工作的人群,可以采用一些抗蓝光的护目产品,比如常见的防辐射护目镜、屏保产品。另外,现在很多先进的商家还推出了从源头减少蓝光辐射的显示器,在不影响显示色彩的情况下从硬件上去改善蓝光波长,相比之下这类产品更先进,也更有发展前途。”
最后,毕燕龙医生对如何选择抗蓝光产品,也进行了更为科学的指导:“我本人也用过很多防蓝光产品,如果不考虑品牌的质量因素,单从原理来讲,我认为使用抗蓝光显示器会更好一些,因为多护目镜在过滤高能短波蓝光的同时,也将有利于人体的光线同时抗拒了。例如;医学上认为波长为460纳米以上的蓝光,对人眼的昼夜节律有很大影响,研究人员发现,当受试者于凌晨2点左右暴露在波长为450~480纳米的蓝光下,褪黑激素受到抑制最为严重,由此可见,无论是白昼还是黑夜,蓝光对人体生理状态的影响都最为显著。因此,消费者在选购抗蓝光产品时,一定要有一个概念,就是我们要做到的是抵抗高能短波蓝光伤害,并不是将所有蓝光都过滤掉。”
科技带来的生活改变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如今小学生甚至幼儿使用手机、电脑已经不算稀奇,在这种大环境下所有发光的屏产品对健康的影响无不重大。通过对眼科专家的采访,我们对高能短波蓝光的危害有了更为深入、专业的了解,同时在各种抗蓝光产品充斥的市场环境下,对如何挑选真正有效且健康的抗蓝产品,也有了更科学的认识。理性抗蓝,科学护眼!不仅是对我们自身健康负责,更关系着科技与人类健康的和谐发展。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